展覽
CINEMA 2.0 媒體藝術展覽:硬電影
10/2-3/3 | 12nn – 8pm | 包氏畫廊 | 免費入場 | 開幕典禮於10/2 6:30pm進行

身處在黑盒子之中,靜靜地,坐著,光影出現在眼前的大銀幕上,投影設備和音響卻隱藏在身後,從不讓觀眾發現⋯⋯ 這是我們一直所認識的電影。

一系列構成電影院的技術及符號,制度化地製造出聲影,暫時中止我們對真實世界的認識,讓我們進入擬真的觀影經驗,電影的肉體真身從此被忽視。然而,這種對電影物質的抑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CINEMA 2.0:硬電影嘗試用另一個角度探討電影的肉體,物質及空間感,把其隱藏的一面呈現。

策展人:
葉旭耀

參展藝術家:
Rosa Barba (意大利/德國)
Gebhard Sengmüller (奧地利)
Peter William Holden (英國)

Supported by
Curated by
Partner
Art Direction and Spatial Design
Technical Support
TV Support
In Collaboration With
Invisible Act
Rosa Barba / 意大利 / 德國
2010
Rosa Barba 的多種雕塑配器作品發展出一系列概念上的實踐,《Invisible Act》就是其一。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材料、形式、表面、光線與聲音,製造出一種近乎多感官的效果。作品沒有投影的影像,讓人把焦點轉移到材料上,彰顯雕塑的效果。
更多
Stating the Real Sublime
Rosa Barba / 意大利 / 德國
2009
以半透明的菲林懸掛於天花,當菲林經過這個系統時,便會在地板和牆身投映出一個歪歪斜斜、光亮發白的四方形。菲林本身沒有影像,只有塵埃在膠片上留下的刮痕,在展覽期間慢慢累積。電線亂七八糟地跌落並盤踞在投映機下方,彷佛與上方整齊繃緊的電線形成對比。這暗示投影機好像懂得煉金術,把失序變得井然,除非,反之亦然。
更多
Color Clocks: Verticals Lean Occasionally Consistently Away from Viewpoints
Rosa Barba / 意大利 / 德國
2012
三座雕塑其實是三幅「動態畫」。在這三座機械儀器中各自裝上一條不斷移動的35毫米菲林,每條有紅、藍、黃其中一種顏色,菲林上面寫上該顏色的名字。作品讓人想起時鐘的內部機械結構,不同的是作品不會界定時間,反而無止境地令時間逆轉。作品思考顏色、時間、感官與語言,並探索語言不斷重複時的含義。
更多
Slide Movie
Gebhard Sengmüller / 奧地利
2006 - 現在
運用大電影用的菲林(35毫米、每秒24格)為材料,把菲林分割成個別的投影片,分佈在12部投影機,全部投放在同一螢幕的同一點。投影機經電子控制,依照時間順序,把影像以笨拙的方式投放出來。這種「一投影機一格菲林」的方式,製造出原始的電影。投影機更換影片的聲音,同時成為電影配樂。
更多
AutoGene
Peter William Holden / 英國
2005
作品似是座平凡的日常用品雕塑,但這種安全感將在剎那間蕩然無存。看來平平無奇的雨傘變得魔幻而生動,它們以圓形方式排列,配合本身一開一合、對比分明的動作,構成一組組抽象而短暫的圖案,隨著伴奏音樂而變化。這些機械化的像素在這個時空下完成一連串舞蹈動作,讓人不禁重新思考雕塑的意思,並拿來與舞蹈和動畫比較。
更多
21/3-22/3 (Sat, Sun) | 2pm – 6pm | 麥高利小劇場 | 費用全免,以廣東話主講
由art.ware創辦人葉旭耀主力策展的免費媒體藝術展,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Rosa Barba,Peter William Holden及Gebhard Sengmüller進駐包氏畫廊,以「過氣」電影菲林膠卷及懷舊幻燈片投影機作為創作媒介,並撐起八把雨傘做實體動畫,探索電影隱藏的真身。同場更有展現本地及亞洲媒體藝術勢力的第二十屆ifva比賽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展,來自日本、台灣、新加坡、中國及香港共十份裝置作品。
「VR與真人互動電影」工作坊

電影與互動的相關研究早就出現,然而價格及技術性能往往令到VR普及發展有限。是次工作坊會介紹運用Oculus Rift,Unity和 Leapmotion,於兩天共八小時的速成班內,嘗試打造一個虛擬現實場景。費用全免,名額有限。

有關Oculus Rift,Unity及 Leapmotion:
近年才問世的家用版Oculus Rift頭戴式顯示器,配有陀螺儀及加速計等感應系統,足以實時運算觀者的頭部位置,並對應調整畫面上顯示的視覺角度,於是觀者就彷彿完全融入這個立體的虛擬世界當中,體驗到像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中那樣在後腦插上電纜,就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而Unity作為一個跨平台的免費遊戲引擎,更加貼近獨立創作人,創作人可以直接下載 Unity 來製作電視或手機遊戲,未來電影等虛擬世界的製作。配合Leapmotion 這種體感神器,十隻手指的動作都會被即時追蹤,仿如Iron Man般隔空操控電腦,完全顛覆一般鍵盤的操控體驗。

導師:葉旭耀

參加資格:
具基本電腦操作知識,如有操作多媒體軟件或VR system經驗更佳

報名方法:
請填妥報名表格,並電郵至nng@hkac.org.hk

截止報名日期:201532 ()
獲取錄之學員將於3月中或之前個別通知。

21/3-22/3 (Sat, Sun) | 2pm – 6pm | 麥高利小劇場 | 費用全免,以廣東話主講

導師

葉旭耀

實驗電影人、媒體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和獨立策展人。其作品曾於多個國際藝術節展出,包括柏林跨媒體藝術節、歐洲媒體藝術節、紐約電影節、巴西錄像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及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他亦是本地媒體藝術策展單位art.ware 創辦人,同時專注推廣本地新媒體藝術發展。現職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近年作品的主題多為探討電影的實時性和數碼化形式。

第二十屆 ifva 比賽
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
十份媒體藝術作品,類型橫跨錄像、聲音藝術到互動裝置,在實與虛之間,陳述著人類與世界關係的無限想像。
10/2-3/3 農曆年初一 (19/2) 除外 | 12nn-8pm | 包氏畫廊 | 免費入場
討論會及展覽開幕將於10/2 4:30pm 及6:30pm 進行
《失語》
黃尹姿
(臺灣 )
這個錄像裝置將四個垂直的錄像並置,分別是四個臺灣女人,她們來自過去一百三十年間不同的時期,道出臺灣的文化身份危機。
更多
《Autumn Rain》
葉韋瀚、葉國棟
(香港 )
社交網絡平台是香港雨傘運動的催化劑。《Autumn Rain》是一個互動裝置,按著社交平台上的動態消息,將這場運動轉化成一場虛擬的雨。
更多
《Particle Waves》
王建斌
(新加坡)
《Particle Waves》 是一個動態聲音裝置,探討自然界裡聲音的基本構成。裝置包括十二個機械雕塑,固定著一個載著金屬粒子的透明碗。
更多
《監控》
周杉、龍心如
(中國)
《監控》揭示了形體的物理互動,,反映了今日傳媒中常見的資訊力量與數據控制等概念。
更多
《Bring To Light》
黎嘉曜、繆啟宙、陳昶達、簡浩輝、林卓軒、梁堅洪
(香港)
《Bring to Light》是一個關於十六個儲物櫃的互動裝置。 當有人經過,儲物櫃就會打開。
更多
《D室》
方琛宇
(香港)
有人問,你是否想獨自進入房間,沒有手錶、手提電話、照相機。你進去之後,門鎖上。在門再次開啟後,你才可以出來。
更多
《親》
傅韻雪
(中國)
關乎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垂直度向,《親》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數碼超真實空間。
更多
《消失之中》
劉清華
(香港)
這是一個雙視頻的定格動畫作品。右面的動畫是一枝不斷變小的粉彩畫筆,左面的動畫則看到觀塘市中心的繪線畫逐線成形,兩邊視頻同步發生。現實中,左邊視頻的動畫是由右邊視頻的畫筆繪製而成。
更多
《Tree Guitar: The Trees, Our Blood Vessels》
長谷部勇人
(日本)
《Tree Guitar》是一件弦樂器,從生物學的角度,對生長的現象甚感興趣,並模仿樹木、血管等分岔生長的過程。
更多
《The Remnant of My Volition (Force Majeure)》
黃榮法
(香港)
黃榮法藉作品揭示他在一國兩制的語境下對愛國主義一次帶有諷刺意味的投降。幾近冥想的行動中,他將逾五萬枝小紅旗撕去繼而洩漏出背後的白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