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她收到一通來自台灣的長途電話,把她從風平浪靜的晚上一下子拉回波濤洶湧的回憶。汗水與淚水混合的味道:那個鹹鹹的夏天。他在電話那頭,她在這頭;看着同一個月亮,懷念同一片土地。
不稱心的東西,損壞的物件,
往往會遭我們丟棄。
但,對一段關係,是否能輕易丟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緣淺情深悔相見。
而世間萬物不也都有靈性,亦需好好對待。
我們的價值觀和快樂不應建立在他人身上,如果你期望某人可以把你的生命變得完整,到頭來你的自身價值只會變成附屬品,某天失去了他,生命就會回歸破碎。
雖然在這天人們還是照常生活,但首場比賽的播放好像受到奇怪的聲波干擾。漸漸大眾的不滿,轉化成為更大型的事件。
但找到了以後
或許你發現當中並不是想像中的美
/
又有誰不想回到自己的家
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呢
一切關於死亡、罪咎與無奈。
沉下
沉下
沉下……
Q的紀念
一顆石頭,
被信仰規條琢磨。
表面磨得無瑕,
本質卻磨平不到。
愈費心撫平,
愈想放縱性情。
本性頑逆的石頭,
已漸漸按捺不住……
呆坐之外,兩個陣形、六個不同背景的人,唯有開始談話。故事從這裡開始。
雨澤向同學沐恩提出「拍拖一天」的請求,他這才發現,自己與Ellen,充滿想像力的二人,才是好不相襯的一對。可是,現實總比想像殘酷……
或許這個世界註定沒有不會分開的孖條,因為孖條總會融化掉。
即使分開,亦總會有人記得孖條間的兩小無猜和肩並肩的扶持。
在這裡,唱首歌要遠比音樂普及。
逃不了,我們也無法抵抗。
只能盡量將手伸出黃土外,好為自己的墓上添一節小白菊。
她是一位成年女子。
一串錯誤的電話號碼,將他和她正確無誤地串連在一起。
因為女兒的一篇作文,阿潘跟學校反目,一怒之下將女兒帶走。究竟阿潘做的是對,還是錯⋯⋯
我的畢業作品是關於我個人對香港的感情,以及香港與中國的複雜關係。它表達了我在23歲時的感受和想說的話—我愛的,不只是我的出生地香港,還有我的國家。
只要阿文一舉起胳肋底,他就會變身成超級英雄GALAMAN!他擊敗了各種各樣襲擊香港的騎呢怪獸如大鼻哥、Porkies和變性金剛,守護這個城市的和平!
胳肋底不再是令人害羞的身體部位,舉起你的胳肋底,GALAMAN 的新時代已經降臨 ~gala!
本片共分七個部分,由七組不同的人拍攝完成。
七個短片,都是向著同一個創作角度出發,卻創作出不同主題及故事的作品。若《我愛巴黎》也是「一套」電影,為何 Sept Chiens 不可以?
糜爛的生活中不斷爬行
浮游於真實與虛假之中
無意識中尋找
那看到的自己是我看到自己的自己
惡性循環
突如其來的一個大浪,把城市和人們一一覆蓋。當水退下時,一切已不能歸於以前。人們終於真正的看見婆婆和生活在小島上的彼此。
剌激視覺:轉動中的音叉遮掩光線製造閃燈效果。
聲音錯覺: 512赫及522赫的音叉隨機發出音韻。當兩種頻率分別進入你的耳內,10赫的雙耳波差在你的腦內產生錯覺。震盪音波而不是純正的頻率在你腦內迴響。
延伸經驗:你參與這個觀聽作品的情況會被拍攝及由電腦記錄,放置在場館外,讓更多觀眾體會。
以監測聽眾在聽音樂時腦電波微小的變化,PMV(個人化音樂錄像)便能夠滿足以上的要求。特製的耳筒將聽眾的腦電波記錄及轉化成數據,由此控制音樂錄像的序列及特效。結果既多樣化亦獨特。而創作出來的音樂錄像更可借社交網絡與朋友分享。
在2009至2010年的冬天,包括Bayanbat 在內數千名牧民的財產被吞噬了。
六月一號早上。家裡各人如常。
廿多年前,菲籍女子Charlie留下幼子,隻身來到香港當家傭,成為家中經濟支柱。多年來與家人分隔異地,終於到了退休返鄉的日子,以為可與學成畢業的兒子共聚天倫,豈料……
學校、公園、草地,她們都在一起。可是,菁和芝開始煩惱自己的感情問題時,萱才發現她們不會永遠在一起。
萱接連收到一個男子找Lily的電話。在與「Lily」的通話裡,萱說出了她的想法。
「真實」與「虛偽」往往亦只是一線之差距。
一個不像殺手的殺手碰上一個不像攝友的攝友,從惺惺相惜爭至你死我活,兩人目標一致但手法各走極端,拼發出熾烈火花。強烈的畫面和詭異的鏡頭運動把「污穢不堪資訊垃圾」爆炸的香港幽了一默。
不奢望能引起共鳴,或能一呼百應,只想要你的聆聽。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當緊記過去,展望將來。
完全不懂BBS的菜鳥、對亂象冷漠的老手、一絲不苟的前板主、調侃挖苦的毒舌份子、憤世嫉俗的宅男、狀況外的網路美少女,在這混亂和瘋狂的夜晚,六位截然不同的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起了微妙的變化。
隨著攻擊預告時間的逼近,關於秩序、信任、身份、規範和理智的一切,都逐漸沒入於新世代的混沌之中。
但他們卻還未發覺,他們的校園生活即將受到巨大的衝擊。
遊戲
1) 鍵入:參與遊戲者用鍵盤打字,這些字被投射到布上。
2)切開:參與遊戲者可以用鐳射筆把投射螢幕上的字切開。
3)自動重組:被切開的部分會四處漂浮,並組合成新字。
由結束到開始再結束再開始...
當每一段關係都不只你和我,還有無數個他/她...
原來,誰,都可以是下一位。
阿樂與精神病搏鬥多年,面對社會對他的誤解與歧視,從不願意向人交代病情。
阿樂失眠時往往在走廊踱步解悶,有一次碰上了住在樓上的欣欣。與欣欣相識,令孤寂的阿樂感到欣喜,阿樂還沒有向她交代自己的病歷,但二人關係發展順利,令阿樂鼓起勇氣向她表白。
不想在這裡影響了大家的觀感
煩請大家入場觀賞吧!
社員為救劇社各出奇謀,可惜未能得到共識。
而社長洛情在一次機緣之下發現男社員奇奇正和校草交往!
他倆的愛情和近年大賣的同性戀電影令洛情得到啟發,
創作了一個全新故事,作為劇社的終極表演。
她更邀得校草和奇奇擔任男女主角。
表演當日,現場爆滿,劇社取得空前的成功, 可是真相亦隨即揭盅…
迷路時,你會卑怯﹑懼怕﹑迷惘﹑擔憂﹑心驚膽戰,最後連靈魂也會被吞筮得喘不過氣來。
此刻,你最難面對的是自己。你出賣自己﹑不相信自己﹑不尊重自己……要走出迷宮,你必須正視自己,消滅內心的那個障礙。
將來,永遠只有你自己一個人掌握。
這是一個關於我和媽媽如何保持着密切關係的小故事。
想窺看裸露胴體的你或會失望,不過血肉模糊也許才是你真正那杯茶!
小衛七歲生日所發生的悲劇,遺下他與妹妹在家中,然後……
貳:我要,我想出走!
叁:原來,不外如是。
肆:對與錯,有意義與否,終點見!
夏天是戀愛的季節,也正是芷薰與愛人分手的時侯。悲傷唯有忘我,芷薰決定回港散心,與好友己賢漫遊從前生活的地方。經過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落,碰上不同的笑臉,期間二人談及工作、愛情及生活等話題。
從一個城市走到另外的一個城市,每人都各有所尋。來來回回,都只想給自己新的開始。
《圄》要再現的,是一個人在某種心理狀態下的生存狀況。
沒有其他了。
整個片子開始於一個放假回家的女孩在一家小餐館遇到一個在那打魚的男青年,跟他聊天,然後男青年委托女孩把照片帶給他的女朋友 ── 小君。女孩先來到包子店找小君,可小君己不在包子店了,但女孩在包子店看到了一位辛苦勞動的母親和一個傻兒子之間充滿愛意的一幕。接著女孩又去找小君的父親,想通過她父親找到她,但女孩沒有找到小君的父親,卻看到了一群靠拉三輪車為生的父親們。後來女孩又來到理髮店找小君,在理髮店她又看到了一個為了弟弟、妹妹辛勤工作的洗頭妹,最後女孩在理髮店等到了小君,把照片交給了她。
本片以送照片為線索來展現不同人物的不同生存狀態。其實照片已經不是重點,女孩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五歲的年青作者黃彩鳳,以一個人躲在深夜的床上,對著DV攝影機作出一次極私人的密室記錄,打破道德防線,甘願公開個人私隱,赤裸裸的將自己投射在大銀幕之中。
當錄像製作愈見普及時,獨立短片已能夠一個人自把自為的獨自創製出來。此片以暴露自己個人私隱作為話題點。
導演完全汲取主流驚慄片的養份,集各家大成於一身,消化成為這部獨立錄像。由橋段到細節到聲效盡是似層相識有跡可尋,彷彿是創作人對一眾美、日、韓恐怖片致敬之作。導演嘗試用極少的對白去說一個恐怖故事,當中的因因果如何了?《無間道》的音樂配上驚慄畫面,效果原來十分詭異。
救瀆?
導演運用了香港屋村的特性,道出了內裡這麼遠那麼近的人際關係。以簡單的情景,無言的舉動,說了一個上鄰下里關係微妙的故事,彷彿是過來人在說遭遇。
導演延續前作《980001》(袁雪塋合導,去年青少年組優異獎),繼續以壓力為題材。會考這中學生必經的關口,壓力重重絕不易過。四格畫面之處理,加上同時出現的字幕,將會考生面對公開考試時,所感到的壓力和紊亂思緒表達出來。
作品充滿戇直味道,表現出男生之間獨有的直話直說溝通方式。透過不同角色對自我的不同理解,表達了少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尋找自我的不同階段。編導運用校園的各類場景,生動地帶領觀眾去經歷主角的「尋人」遭遇。最終雖然其實沒有解釋何為自我,但總算是趣味盎然,不少對白更令人發出會心微笑。
由滿心歡喜到說個有形有聲的粗言穢語,原來是愛電影者的夫子自道,也是恨電影者的疾呼吶喊。
導演巧妙地將抽離的理性討論,轉化為內心掙扎。再透過影像,將主角的困惑化作幻像。這部作品短小精悍,簡單俐落地道出了「衣櫃同志」內心的掙扎。導演以簡單的影像營造出一定的張力;開放式的結尾,更讓觀眾自行選擇立場。
導演嘗試把作品名稱字眼來個上兜下亂,卻怕觀眾誤會,只好再結尾來個澄清,要玩卻玩得這麼畏首畏尾,似乎不大俐落。由題材到製作手法及技法,就正如導演所言,極盡馬虎之能事;若以動畫作品而論,在技法上又粗糙非常,不少細節處更顯得不足,還幸當中的小趣味令人看得輕鬆舒服。
二十五歲的年青作者黃彩鳳,以一個人躲在深夜的床上,對著DV攝影機作出一次極私人的密室記錄,打破道德防線,甘願公開個人私隱,赤裸裸的將自己投射在大銀幕之中。
當錄像製作愈見普及時,獨立短片已能夠一個人自把自為的獨自創製出來。此片以暴露自己個人私隱作為話題點。
獨立短片可以不用戲劇來深化主題,可以用畫外音作獨白,純粹用電影來倒照人生。曾經以DV探討過的題材,如今在以16mm 菲林重拍一次。以菲林比DV更精緻的質感,更貼切地繼續同大家討論「什麼是電影?」
在DV映像成為獨立製作的主流時,菲林拍攝出來的視覺質感反而帶出強烈的感染力。在平實的戲劇處理中,充滿層次感的光影以及現場聲響反而成了刻劃己賢與小高的內心感情的重要元素。
劇中人叫做任雅芝,而演出者叫鄭雅瀛。不過穿上了裙子,除下眼鏡之後,劇中人任雅芝就變回演出者叫鄭雅瀛。這是一個以寄生為題的故事,是一個少女為陌生朋友解開密碼疑團的故事。不過,當順序的故事被拆散了,只留得數目來提示片段原來的時序,作品便成了一個尋尋覓覓的遊戲。
在獨立短片創作,工整易明的敘事結構有時反而是一個負累,有時拆散了,重新列序之後,不單只仍然把故事說得清楚,亦同時能夠擴闊大家思考空間,讓大家多面睇。
吹進草木之間,微風輕抱蒲公英的兒子,
在雲間起舞,細說一些前塵往事……
一個解釋電子和質子構成原子的故事。
——對動畫界定的一種再思考
這是一個關於溝通的故事。
渴望被愛,默默關懷,悉心照料,真誠懇切,卻單向。
退的退,守的守。一朝拂袖,哭叫跳罵,喊打喊殺;天蒼地亡心死,
冀求一刻逃逸歇腳。
然後上路與否,後話矣。
走過彼得堡大街,在風聲裏迴避那龐大的身影,發現是出走了的暖大衣……劇場內的《迷失在彼得堡上的暖大衣》。
走在愛丁堡大街,在風雪裏找尋,劇場外的新《大衣》。
紀錄找尋,找尋紀錄。
我們每天都穿著鞋子
鞋子背後你看到些甚麼
你聽過鞋子的故事嗎
每天穿著鞋子
走過相同的地段
見到熟悉的面容
你可有所思量
城市在你腳下成長
生活的細萃透過視覺影像
可否牽動你對香港地貌新的感覺
生日要有蛋糕,我不知道這樣是否能滿足你;
一星期要有七天,我的手上印上了你的掌紋;
吃飯前要洗手,怎樣洗也洗不掉;
周記要反省自責,我不知道你是誰;
謎語要有謎底,猜猜我們是甚麼?
這是一部關於香港塗鴉者心態的紀錄片。
在街上塗鴉,可以被控「刑事毀壞」。他們知道,也害怕,但還是阻止不了他們去「征服火車」。
香港的塗鴉者都很年輕——無論是他們的年紀或是塗鴉的資歷。工作和學習並不是他們實現理想的地方,塗鴉才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我們走訪了香港的幾隊塗鴉者,探討他們塗鴉的原因,記錄他們在街上的塗鴉的日子,感受在街上的塗鴉的心情。
「導演」這個名稱好像越來越風流,別人知道你拍過些甚麼,都愛叫你一些「導演」,或說「大導,幾時搵我做主角?」……云云,真是幾過癮的。但如果嚴肅、執著一點,究竟為何我要拍電影 (創作) 呢? 興趣?理想?這個興趣和理想究竟是甚麼意思?
我相信一件藝術作品,如果當它被「穿透」(是「穿透」而不是「撇除」) 了一切藝術上的衡量以後,還剩下一些東西是好的,那就是好的藝術作品。
這些剩下的東西是甚麼呢?
真善美。
其實只是「善」— 「真」是「善」的形容,
「美」是 「真善」的贈品。
好的電影應該可以撥開人生的迷霧。
關於我和她,她和她的母女關係
關於我和她和她的身份問題
三角形似的結構錄像——重重覆覆、斷斷續續
母和女的關係就像三角形?
人魚的故事從來都是悲劇。
傳說,王子在海邊救了美麗的人魚
傳說,人魚、王子、公主
陷入了三角關係。
傳說,人魚化為薔薇泡沫,
王子便會回到公主身邊。
結果,甚麼都變了。
然後,公主化成人魚,游到彼岸,
尋找另一個王子。
阿美的哲學是:努力讀書,上大學。因為:大學=錢;錢=阿美要的,正是私人空間。
本片要表達的,正是阿美(一個賣菜少女),對「錢」與「上大學」之間的觀念與看法。(這剛好與一般學生的看法不謀而合)
一層顏色 一格菲林
一張畫紙 一個場景
開始
一片白 畫家 黑
在黑與白之間
流通著
黃的春 綠的夏
藍的秋 夢魘的冬
等待愛人歸來
一艘輕舟搖過門前
放下三袋嘆息
兩袋相思
一袋卸不下的絕望
用眼淚成海
游到你跟前
說;該回家了
無仇不成父子?原來母子更大鑊。
愛你愛到可以殺死你,殺你可以等足十世紀。
真正至誇跨越世紀之戰,史詩式母子恩怨情鬧劇。
少年 (少女) 是否蘊藏著一種神秘魅力?
如果是,這股魅力又從何而來?
這班美得像妖精的少年 (少女) ,令人產生客觀上己分不清對與錯,是與非的迷戀,又怎樣解釋?
無言。
如果這故事世界中的男主角從成長中產對性別的模糊與女主角奇特的生理特質是正常的話,我們面對這國度的他/她們是否會很嚮往?
危險。
一語道破,因此有「美」,是人必會追求的一大元素,此「美」源於每個人心中,你我各不一樣,「美」實包含了美與醜,也包含了愛恨與好惡,一切都只是為了從這追求中提升自我心靈的富足。
「導演」這個名稱好像越來越風流,別人知道你拍過些甚麼,都愛叫你一些「導演」,或說「大導,幾時搵我做主角?」……云云,真是幾過癮的。但如果嚴肅、執著一點,究竟為何我要拍電影 (創作) 呢? 興趣?理想?這個興趣和理想究竟是甚麼意思?
我相信一件藝術作品,如果當它被「穿透」(是「穿透」而不是「撇除」) 了一切藝術上的衡量以後,還剩下一些東西是好的,那就是好的藝術作品。
這些剩下的東西是甚麼呢?
真善美。
其實只是「善」— 「真」是「善」的形容,
「美」是 「真善」的贈品。
好的電影應該可以撥開人生的迷霧。
「導演」這個名稱好像越來越風流,別人知道你拍過些甚麼,都愛叫你一些「導演」,或說「大導,幾時搵我做主角?」……云云,真是幾過癮的。但如果嚴肅、執著一點,究竟為何我要拍電影 (創作) 呢? 興趣?理想?這個興趣和理想究竟是甚麼意思?
我相信一件藝術作品,如果當它被「穿透」(是「穿透」而不是「撇除」) 了一切藝術上的衡量以後,還剩下一些東西是好的,那就是好的藝術作品。
這些剩下的東西是甚麼呢?
真善美。
其實只是「善」— 「真」是「善」的形容,
「美」是 「真善」的贈品。
好的電影應該可以撥開人生的迷霧。
一九九九,世紀末,十七歲半。
暑假剛開始,生命就好像已經走了大半。
怎算?
怪事日日有。
到底這算是盛世,還是末世……
感情隨生活悄悄開始,然後結束。
其實感情事,沒有可能/不可能;
只有願意/不願意。
「政府非但解決不到問題,政府更是問題的根源」前美國總統列根。
「緣木求魚」孟子。
暗 — 虛空,冰冷,卻找到一處蔽體的地方。
要活在真實的,還是那個只存在記憶裡的太陽下 — 這個Φ的決擇。
至於面對死亡、恐懼、黑暗,以及各種各樣的煎熬時,你又會否因此而歇斯底里、感到絕望,甚至走各自毀呢?又還是會拿出勇氣來,超越自我及環境,衝出囹圄突破一切呢?
(一) 當我識你耐D,你就唔會鍾意我啦。
(二) 我好驚,我驚你將我諗得太好。
(三) 我係唔值得你鍾意嘅,我個人其實好弊嘅。
(四) 我永遠都唔會好似你鍾意咁鍾意你,因為我唔係你,我只可以係我。
(五) 我唔需要愛情。
(六) 我對愛情冇乜幻想。
(七) 係你溝我先,唔係我溝你。
(八) 係我飛你,唔係你飛我。
(九) 由頭到尾,我冇話個鍾意你。
《緣》講述的是一個日本僧人及其師弟的故事,由他們初遇至訣別,細緻描繪了二人的感覺及友誼,譜出靜思生命流逝的輓歌。
該產品是一種輓歌冥想對合格的生活,告訴通過故事的 愛情和友誼之間的日本僧人和新手的進入了他的生活,從他們最初遇到他們的最後離別。
也許,沉默最省力,不誠不信最有用,沒理沒想最自在,自己開心最緊要?
我該怎樣,你才會用心靈聽?中國人有病嗎?
城市在暗黑的斗篷內
傾瀉孤微火光
十八分一秒去的閃動
樊籠內的非常眼光亂竄
遊走街上逃避另一個聲音呼喚
卻碰上了學飛的小精靈
彷彷彿彿
不凡的梵音鼓動拍動的翼
別人流淚時她淚流不已
是飄往別世前的戀眷
還是感召離世前的愉悅
彷彿彷彿
寂靜的天地任她們的蕩翔
一聲叫喊
悶雷
把未融合的十指慢、慢互扣
是精靈是天使是凡人
再看不到在那裡終結
忽然 鬧市她奕叉肯定的步伐
嗅不著三尺前的精靈
是認知塵世的海
還是脫了俗世的臍帶
誰又能回答?
只好想
亞明在對生活有點不知所措的無聊或不知下一部應做什麼時遇上亞欣,一個因患病而離開家裡 ( 由香港移民去德國的家 ),去逃避什麼的神化女孩。一整天的相處令兩個遊魂的心能互相依靠,而有沒有安排底下,他像都擁有了一輯令他們感動的Snapshots
生活的理想意念是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希望,而不是別人告訴他甚麼是希望。故事發生了,亞明和亞欣必須去尋找新的生活形式── 這些對於生存下去是很重要的。
一段失落了的關係在死亡中得以復甦…
通過表現阿姆斯特丹1998年8 月 第五屆「同志運動會」,無論是表演或是競技,還是義務服務,一群女人們的友情,愛和歡樂;同志間開始摯誠致意的相互鼓勵支持。本片真正捕捉到了同志運動會的偉大精神。
《九龍皇帝》是一部長達半小時的紀錄片,講述有關曾的生平和他生活中的城市,從街頭訪問中至與曾坦白的討論他本人,本片探討了他書法後,幽默和感人的故事。
攝製歷時一年的《九龍皇帝》是首部全片深入探討這永不忘掉和獨特的人,本片大部份用廣東話拍攝。本片是電影制作人馬田依近和沈瓊安在香港工作一年多的處女作。
這些影片記錄了自1996年以來我的個人生活:從父親被診斷患上了癌症至1997年聖誕期間父親去世之間所發生的事情。
九五年九月
新聞系決定用鏡頭追蹤四位一年級同學,紀錄他們在九七前後,對時代變遷/ 國家民族及身分認同的觀感。
九八年九月
紀錄片完成,在這三年內,有人變得【麻木不仁】;有人仍然【滿腔熱血】;有人繼續【有心無力】,我們慶賀完成一齣【9394】的肥皂劇之際,大時代也在糊里糊塗地掠過了。
問答題
如果人生是一篇文章,九七對你來說是什麼標點符號?
你是香港人/ 特別行政區的香港人/ 中國人還是英國人?
你知道什麼叫【雜種】?
作為香港人,你覺得最驕傲是什麼?
他們的存在與否,
信不信由你……
……
3/8 24:00
尼古拉伯爵半夜吼啼,翻騰於腦海連綿
不斷呐咍;支離的驅體,卻沉沉不語。
閃爍不定的星空,是小王子在漫遊?
他/她在尋找甚麼?
他/她的另一半?
玫瑰並未出現。
貓的身體輾轉墮進圍牆,衹想伸一個懶腰
睡一個懶覺;
讓這一刻遺忘自身的苦難,
讓這一刻思想長出翅膀,
讓這一刻怡神自得,
縱使僅是曇花一現,何干?
但所捕捉到的只是時間的影子罷了,
它還是偷偷地溜走了。
於是,我拿起V-8想模擬時間,時間的連續性,不可改變和互相影響交疊,
但係最後都唔知-
拍左D乜?
香港移民在澳洲就有如一種避世的心態。當人切切實實在澳洲時,心卻從沒留下,一切只是暫時性的,只是虛構,香港才是現實。
我在跑馬地的街道上徘徊。名仕花園650呎絕不望墳338萬。她和他二時有個約會。三百八十日。連贏一搭四派二十八個二。星期二。我在一齣紀錄片與故事片中之間周旋。極高靚裝吉。 “Why do you speak of stones? It is only the arch that matters to me.”三百七十九日。群眾在馬場中央集會高歌。1875-1958。「我等他等了三年」她說。唉。快活谷「些粉」Haggen-dazs冰棒大割引。從英軍軍營鼠疫說起。他想著星期三。願你體諒我紊亂的思緒。英皇御准。大火1908。砵砵電車。叻,我至叻。「他朝君體也相同」。佢話本來想call佢,不過……。三百七十八日。噢。你要我告訴你大石鼓的故事。「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你別過臉,開始責備我的話焉不詳。
一個清道夫跟懷孕的妻子,躺在床上,沒有性,沒有出路。被垃圾壓得窒息的清道夫,遇著回流的失業男子,成為他第一個顧客。在極力逃避勞苦大眾宿命的同時,自己的妻子卻選擇以流產作為抗議,一切怨憤似乎都要洶湧出來……直至……九七年七月二日……
活著,需要兩個夢:一個夢想,加一個能在挫折中提神的好夢。
每個人也有弱點,我想,我中了。
不想以往的事成為大家的包袱,但絕不可讓你完全忘記。
和你說的話已和自己說了多篇,流淚是最低程度的後果。
要你快樂不難。
由那天,師傅說我的氣子渾得不好,
腳上的繭令我不能再勉強下去,
送上緩緩滑下的髮。
類似的文字曾發,動機相同,事緣有別。
關於資訊科技對都市的居民、生活、以及都市的景觀的影響。都市的轉變引來了人類的分離及社會互動時的時間/空間錯亂。城市功能意味著我們的網絡,而不是實體空間。日常溝通僅僅是不需面對面互動的信息交流。由於過程仍然未完結,因此片中的場景會包含了現實與未來的預示。
我在跑馬地的街道上徘徊。名仕花園650呎絕不望墳338萬。她和他二時有個約會。三百八十日。連贏一搭四派二十八個二。星期二。我在一齣紀錄片與故事片中之間周旋。極高靚裝吉。 “Why do you speak of stones? It is only the arch that matters to me.”三百七十九日。群眾在馬場中央集會高歌。1875-1958。「我等他等了三年」她說。唉。快活谷「些粉」Haggen-dazs冰棒大割引。從英軍軍營鼠疫說起。他想著星期三。願你體諒我紊亂的思緒。英皇御准。大火1908。砵砵電車。叻,我至叻。「他朝君體也相同」。佢話本來想call佢,不過……。三百七十八日。噢。你要我告訴你大石鼓的故事。「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了。」你別過臉,開始責備我的話焉不詳。
這是現實,但竟與《IFILM》中的部份「情節」遙遙地呼應著。
從這日起,《IFILM》變得不可能完整。
電影中的真實竟然似是非地滲透到我的生活中。
原本想說的是一段影像/記憶重組的過程。
但遺失了的影像至今仍令我不能息懷。
經過兩年多的折騰。
這段過程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了。
雌性貂嬋之死就了雄性關公的男性身份。續後是關公的一次找回自身性別的旅程。或者問,假若失去了貂嬋,失去了「紅」,關公將要憑甚麼把自己裝扮成男性呢?是虬髯或那卑微的下體?
一年前的超八日記記載了過渡前某個月的某一刻。
如今回首已經人面全非,難度風景也會依舊?
日記也許是辛辣了一點;又或許如你說一樣我真的變得像香港那樣般喋喋不休。
語言──是單純?是污穢?污穢,粗俗咒罵的說話,不斷在我們的耳際響起,我們多麼渴望聽到單純,天真,快樂的聲音。
1)我的家鄉城市-香港
2)人類
引用:
1)鴉片戰爭、英國接管香港、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及撤走、英國回來了、制水、然後是1997的事件。
*那些事情彷彿像跟我們沒關係-青少年-跟我們的現實世界很遙遠似的。成長時,我沒興趣了解那些事件的細節。現在,我比以前更愛我的城市。
2)就像香港歷史,愛從我小時候以來就是一件簡單的事。長大後,我發覺它不是我想像中那麼完美:女孩與男人;男人與男人;男人是女人;女人是男孩;他是她;等等…
*這些讓我更加混亂卻興奮。這故事從啤酒對男人表達它的愛意展開,描繪了我對女性和香港的感覺。
原作者
三個外地姑娘走到首都來,在五花百門的夜點裡幹活,她們都沒有白色的輕紗,沒有藍色的樂土或紅玫瑰,身邊的色彩只有豔俗的霓虹。在生命裡痛苦和發笑的雜糅中,她們卻同樣有著一種敢於面對自身現實的勇氣。
那邊廂,偶像球星在電視廣告裡力敵外星惡魔球隊,拳來腳往,惡魔們瞬間已把年薪千萬的球星打得落花流水!
球迷除了在電視機打氣外,還有甚麼比親身上陣,與球星並肩作戰更過癮?
要戰勝無良老細球場惡霸,只有以暴易暴。
不要天真地相信法律與天理啊……
作品由五盒帶組成,包括製作特輯、新聞版、音樂版、文藝版和婦女版。觀眾可以自由選擇錄影帶的觀看次序。所以,這個作品沒有導演、沒有長度、沒有電影院裡放映的可能。錄像,就是應該在電視或電腦螢光幕上看嘛!也是應該可以拿回家看的!
無盡的回憶……
這一架巴士看似將他們分隔,實際卻把他們拉得更近。
活著,彷彿格外孤獨、失落、沒有明天。
他偶然得到一盒錄音帶,以為找到世外的共鳴、希望。
但,人生可會有掌握之中?
究竟繼續幻想與100%女孩談戀愛還是衝破自我封閉的心去捉緊這一次機會?!這將會是Anthony的抉擇。
原作者
三個外地姑娘走到首都來,在五花百門的夜點裡幹活,她們都沒有白色的輕紗,沒有藍色的樂土或紅玫瑰,身邊的色彩只有豔俗的霓虹。在生命裡痛苦和發笑的雜糅中,她們卻同樣有著一種敢於面對自身現實的勇氣。
某月某日 ,A 很想拍一個關於記者的故事或是甚麼的,想起B 與C 曾合寫過一本有關的小書( 不過書卻沒有出版 ),欲找 B 合作之際,聽到D 說B已被掉來原來的新聞線。
後來,A 又找 E 合作,F說E 辭去報館工作,多次傳呼也沒有回覆,A 找不到其他可以聯絡E的方法,開始懷疑自己的人格破產……
又某月某日,消息傳來G的左手被人斬掉,行兇者動機不明,H只有繼續聽顏聯武的電台節目……
創作靈感來的自一部大陸史詩巨制—— 《河殤》。它誘發我也來個野心嘗試,拍個黎頌圖版本,以教育,為主題的「河殤」。
自主獨立、暢我所欲言。雖無創意,來個平實,雖無「深度」,勝在易明。
內容由奔騰的黃河作序幕,慨嘆中國的多災多難後,引出一個香港女謢士凌桂珍,如何投入,如何投入扶貧助學的行列。她奔波中港兩地,實習考察,討價還價,勞心勞力。想了解內地學校如何簡陋?英文老師如何英文?水災怎樣加重助學的困難?以及大陸教育制度的一麟半爪?本片或可供參考。
唯有恰起電影攝影機,從新定義他的價值乃紀錄他在北美的經驗,新世界的意義由此要再寫,不但是廣義上的「New World」,也是他個人要建立的新世界,一個僅十二新界的小小宣言。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也是歷史性的時刻。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一日,可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是空想?是捏造的事實,是牙痛文學,是對牛彈琴,還是靜待著一份生日禮物。
在現實世界裡,一個人在逃避未知的九七大限,另一個人在默默等待,然而,兩者卻可以在Internet 的Cyber 角度裡相遇。
也許,現代人的感情,可以透過漫無邊際的電子資料高速公路,找到一個最終的歸宿。這部作品是,給下一代的電子郵件。
那邊廂,偶像球星在電視廣告裡力敵外星惡魔球隊,拳來腳往,惡魔們瞬間已把年薪千萬的球星打得落花流水!
球迷除了在電視機打氣外,還有甚麼比親身上陣,與球星並肩作戰更過癮?
要戰勝無良老細球場惡霸,只有以暴易暴。
不要天真地相信法律與天理啊……
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動機,往往是基於擁有共同的敵對、隱藏的利益;由家人的親人、身邊的同事推及至機構與機構、國與國、洲與洲,可能……甚至……在行星與行星之間。
「恨」是合一,是一項毀滅性取向。
最後,人發現惟有宗教 ( 基督教 ) 中誠實並犧牲的愛,才能令他們找到真正的合一,並找出新天地。
透過三分二十二秒的音樂,零碎的片斷,一一浮現眼前。
這是一部關於觀/閱間的各種偷窺心情波動集;輕描淡寫的手部運動示範篇;七彩一二三級寫真大全,還只是一篇閱讀小報告……及附送隨心所欲3轉色顯示燈。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也是歷史性的時刻。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一日,可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是空想?是捏造的事實,是牙痛文學,是對牛彈琴,還是靜待著一份生日禮物。
在現實世界裡,一個人在逃避未知的九七大限,另一個人在默默等待,然而,兩者卻可以在Internet 的Cyber 角度裡相遇。
也許,現代人的感情,可以透過漫無邊際的電子資料高速公路,找到一個最終的歸宿。這部作品是,給下一代的電子郵件。
作品由五盒帶組成,包括製作特輯、新聞版、音樂版、文藝版和婦女版。觀眾可以自由選擇錄影帶的觀看次序。所以,這個作品沒有導演、沒有長度、沒有電影院裡放映的可能。錄像,就是應該在電視或電腦螢光幕上看嘛!也是應該可以拿回家看的!
1. 我對Christian Brother 的第一個印象是校長每天在學校的三英尺深游泳池穿著蛙鞋游泳。多年後,由於家中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我不得不從英國回到香港讀書。我的兄弟 Raphael 說:「如果你決定要再一次離開,那便不要指望我再給你寫推薦信。」多年後,一家報紙報導,由Christian Brothers 在多倫多安大略省經營的一間為離家出走的男童而設的寄宿中心,十多年來,一直出現性暴力和體虐猖獗的情況。
2. Rimbaud出生在一個邊境小鎮,終其一生不斷地尋找一個家 – 至少評論是這樣說。事實上,在他十六歲的那年,他就離家出走了三次。他的母親雖曾從警方那裡把逃到比利時的Rimbaud接回,但還是阻止不了他。在他的一生中,他尋找一個家的路線越走越遠――由德國到意大利,到他大半生裡,都是在埃塞俄比亞走私軍火。三十七歲的那年,他回到家鄉,卻只剩下一條腿。最後,他企圖在馬賽的醫院逃離了結。
3. 深水埗警察局黃警長,一名經常參與反同性戀行動的活躍份子。談及如何模彷一個同性戀者,他說:「這真是很簡單的,你沒必要像一個娘娘腔。你只需保持頭部向下,且顯得心裡有鬼便行了。」(引壹周刊專訪)
她把相片分成多冊……
由年份排名……
該如何給這作品起一個名字
「名字」又是否重要?
沒有了名字……
也許便不用再分
你我是非黑白先後一二三……
夫婦倆的感情出現了閉塞;但彼此又不知道其癥結所在。
妻終日活在惶恐之中;而夫像患上了便秘,漸漸不能在家中上廁所。每晚他都會去那間咖啡座。廁所裏,他遇上一個徘徊於還俗邊緣的和尚……。
由暴露狂到偷窺狂再加上電視機和錄影機。
然後是擁抱、接吻、造愛、男男女女。
最後當然還有精彩的兩性大戰。
誰是誰非誰勝誰敗不再是大前題。
在物質文化之中,性愛不再是你我她或他的事。
認識膚淺的錄像媒體,
單調乏味的生活環境,
這些音樂聲響與影像的關係,
正是這次Random Noise Experience 1 的構造元素。
紅──在人悲痛時出現;在人歡樂時出現;在人害怕時出現……。
剎那間,她揭開了莊嚴的一面,悠然帶來希望;送上無限的愛,道出她對生命的啟示。
有的故事短,數十秒便把要說的都說了;有的故事長,但是訴說起來,發覺兜兜轉轉,不外乎幾句話;有的故事沒完沒了,說著說著,總覺找不到放上句號的位置。如愛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