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CINEMA 2.0 媒體藝術展:超眼球
26/2 (三) – 23/3 (一) | 12nn – 8pm | 包氏畫廊 | 免費入場 | 開幕禮於 26/2 (三) 6:30pm 進行

節目調動公告

因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原定2020年2月26日(三)至3月23日(一)於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舉行的 CINEMA 2.0 媒體藝術展:超眼球 將會取消。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節目改期之詳情將於ifva Facebook 專頁公佈,敬請留意!
從來都好像有這樣的一個設定:沒有影像就不會是電影。電影是一種高度以眼睛為中心的媒體。眼睛往往優先於其他感官。每一齣扣人心弦的電影都把最大的關注度付諸在視覺效果之上。不過如果沒有眼睛,還可以看電影嗎?電影中喜怒哀樂的衍生,只憑眼睛單一感官而來?今屆媒體藝術展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各自帶有經歷與故事,以非眼睛為中心的電影虛構,鼓勵釋放視覺以外的其他感知,由外而內喚發情感,原來,我們仍不會錯過蕩氣迴腸。
 
策展人:
葉旭耀
 
參展藝術家:
Cod.Act (瑞士)
Sarah Sitkin (美國)
Kyle McDonald (美國)
Matt Mets (美國)
Supported By
Curated By
Art Direction and Spatial Design
Technical Support
πTon/2 (2017)
Cod.Act
(瑞士)
《πTon/2》是一個聲音裝置,主體是一條閉合的環狀軟管,內置摩打使其扭動搖晃,移動方式既自然且無法預測。軟管扭動時的聲音取樣自低音單簧管,隨軟管移動而改變,通過內置的擴音器,幻化成樂章...
更多
Blind Self Portrait (2012)
Kyle McDonald, Matt Mets
(美國)
《Blind Self Portrait》利用電腦視覺演算法勾勒出人的輪廓,參加者閉上眼睛後,移動平台便會引領他手上的筆畫出自畫像。這幅畫並不能由參加者獨力創作,而是必須借助機器才能完成。當每個人的部分輪廓皆被局部隱藏的當下,是否還能勾勒出獨一無二的自畫像?而最後又該由誰為畫作留下署名?
更多
29/2 (六) | 2pm | 策展人導賞(粵語)
1/3 (日) | 4pm | 策展人導賞(英語)
策展人葉旭耀將親自解説「CINEMA 2.0: 超眼球」的策展理念。
第二十五屆 ifva 比賽
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展
來自本地和亞洲不同地區的十件作品,從自身經歷、回憶、觀察、情感出發,融合不同的媒介,藉着聲音、光影 、機械、虛擬實境等裝置衍生屬於自己的故事,以作品傳遞信息,引領觀眾遊走於真實虛假之間。
 
26/2 (三) - 23/3 (一) | 12nn – 8pm | 包氏畫廊 | 免費入場 | 媒體藝術組獎項將於 26/2 6:30pm 展覽開幕禮上公佈及頒發
《與你同在》
潘怡安
(台灣)
作品由回望幼時身穿母親編織的衣服出發,將記憶中母親的擔心和嘮叨轉化為穿戴式電子織品。讓穿戴的人能藉作品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溫暖和永恆的關愛...
更多
《Bystander》
劉暢
(中國)
《Bystander》是一個虛擬實境電影裝置,讓觀眾代入一個童年受虐女孩的内心創傷。...
更多
《Connection Disturbance》
談啟烽
(香港)
裝置旨在探索人類的情感表達,試圖介入我們的交流方式,將瑣碎的情感變化,具體化為物件之間的互動,從而產生聲效干擾以創造一種全新的語言。
更多
《流變空間》
許巽翔
(台灣)
《流變空間》是一件沉浸式空間裝置藝術品。以媒體介入空間的方式,展露和揭示內裡所有可能存在的界線,重構真實和現實空間...
更多
《墨潮 - 自由之境》
張瀚謙
(香港)
《墨潮》以禪入境, 黑與白的純粹, 明與暗的轉變,探求水墨最深層次的墨化境象...
更多
《Life/Time》
Witaya Junma
(泰國)
《Life/Time》是一個動態影像互動裝置, 將視覺暫留原理運用於水杯上。當參加者沾濕手指並按壓玻璃杯邊緣時,玻璃杯便會旋轉並發出聲音...
更多
《Mind Cut》
董永康
(香港)
屏幕的快速轉動形成了影像自身空間的體積,並重疊在一顆光的旋轉軌跡上。那顆光,如同模糊的念頭在混亂思緒中閃過,猶如一顆轉瞬即逝的火花。
更多
《RUINLIZATION I : Signal 2.0》
鄺惠怡
(香港)
《RUINLIZATION I: Signal 2.0》結合摩打和建築原材料,建構出一個虛構世界聲音裝置,產生令人猶如置身廢墟的聲景...
更多
《夢幻機器》
翦夢小隊 L306D - 王鎮海、丁卓藍、黎仲民、林建才、劉清華、駱敏聰、楊鳴謙、忻慧妍
(香港)
《夢幻機器》是一組利用現成物件組合而成的作品,可描述為二階控制論系統。 靈感源於張系國《星雲組曲》的故事「翦夢奇緣」。故事講述在未來世代,結合了神經科學、虛擬現實和發夢功能的「夢幻天視」在城中愈來愈受歡迎...
更多
《吸塵者》
賴冠源
(台灣)
《吸塵者》是一個以空氣污染為主題的虛擬實境互動遊戲。在充滿煙霧的虛擬世界中,玩家不僅要拯救那些受到嚴重空氣污染影響的人,還要與獲救的人互動以傳播空氣污染的訊息...
更多
To the end for the beginning, the heaviness of my heart
卡娜媒體藝術展

在香港成長、旅居柏林的卡娜,作品《Between Happening》去年獲得ifva比賽媒體藝術組別銀獎。她透過黑白、磁力與鐵粉,呈現了一個有時間展延特性的動態裝置,每一次移動,帶出不同風景,同時像記載着人類如何對環境造成深遠影響。現居於柏林的她,心情跟成長的地方相連,都在經歷一場翻天巨變。

她從各方的資訊得知香港近期的狀況,深有感觸。當她回來時,更深切感受到那言不盡的紛亂與無助。 

藉着是次展覽,卡娜決定以作品叩問,當人類在不斷破壞與重建之間,可以得著甚麼?

裝置作品由卡娜的自主情感出發回應當下,以黑白為主色調,呈現了四個各自表述、獨立運轉卻又感應相連的裝置,如何共同展現一個又一個的循環。在循環的當下,我們能從不同觀察點去看,像真實世界一樣,是真相抑或謊言,都在各自演繹。

四個作品背後的動態裝置,牽引着不同的結果呈現。每一個組件,每一道表面的痕跡,都像記載了歷史。機械、鐵粉和磁力,構建了城市景觀的結構和輪廓,不斷摧毀再重建,每一個變化,都是無法逆轉的結果。

Partner
6/2 (四) – 21/3 (六) | 10am – 7pm (一至五)|香港歌德學院歌德藝廊及黑盒子 |免費入場
開幕 : 6/2 () | 7pm

卡娜

卡娜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取得文學士學位,作品類型包括短片、裝置、攝影及互動媒體。她認為,以媒體藝術表達藝術概念有無限可能性,就如科技發展一樣,永無止境。 

作品風格和形式簡約,她的創作常在現實與幻象、實體與抽象的模糊界線之間遊走。